針對種種輿(分隔符)論,科學界諸多學者引起激烈討論,甚至連霍金也在《華爾街日報》發表文章為塑料正名,塑料對環境的危害遠低于紙質包裝。
筆者認為,塑料對鳥類、魚類和海龜的危害是人類的問題,而不是塑料本身問題。
可口可樂執行官托瑪斯•德昆西也對瓶子和包裝的使用進行了更廣泛的辯護,“塑料并不是沒有優點,現代食品和飲料容器有助于減少食品變質和浪費,它們限制了疾病的傳播,可以幫助拯救生命。”
所以我們更需要的做的是如何更好的利用塑料和廢塑料,而不是將他廢棄或堅決的抵制!
今天筆者與大家分享廢塑料如何在匠人的手中成為時尚的兒童玩具,在老人家的手中變成睡墊和毯子,幫助難民抵御寒冷。
1、廢舊塑料變身兒童玩具
來自比利時安特衛普的設計師在巴黎家居裝飾博覽會(maison et objet)上推出了全新兒童玩具品牌ecoBirdy,該品牌產品全部采用回收的廢舊塑料制作而成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這些產品還能再次回收利用,將環保做到*。
經過為期兩年的針對可持續回收塑料玩具方法的深入探索,ecoBirdy品牌zui終創造出采用回收廢舊塑料制作的產品。
制作流程包括對舊玩具或沒用過的廢棄玩具進行收集、分類、清洗與研磨,此后將研磨出的碎屑按顏色分類,并轉化成斑點外觀的獨立產品。全系列家具產品均有著圓潤的邊沿和絲般柔滑的表面,不僅觸感,還非常易于清潔。
“我們發現,與其它生活消費品相比,塑料玩具對塑料的使用更為集中,”ecoBirdy 品牌創始人vanessa 與 joris說道。
“我們希望通過讓廢舊塑料煥發新生,達到讓生態系統免受有害影響的zui終目標。我們使用了專門針對再利用塑料開發的創新技術,因此無需再添加任何染料或樹脂。”
2、廢塑料袋變身毯子資助難民
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教會Faith Westwood United Methodist的義工奶奶們長年搜集大量廢棄塑料袋,整理清洗后,用幾十年的勾針手藝,將這些塑料袋做成一件件溫暖耐用的睡墊或毯子,送到流浪者手中讓他們安度寒冬。這些毯子也漂洋過海,到達巴西、海地、牙買加等地的難民手里。
奶奶們的善舉獲得了全美第二大通信運營商AT&T的支持,幫助她們收集更多的塑料袋。城市里的年輕人也加入進來,向她們的祖母一輩學習編織手藝。
年逾90的瑪麗•瓊斯用70年前從祖母那里學來的勾針手藝,為流浪者編織了248條毯子,以熟練的技能成為教會里的技術老師,平均一周能織兩條毯子。這個善舉也讓這個城區的奶奶們不再孤獨,她們相聚在一起、幫助別人。
如今,我們需要把關注度放在科學上,而不是將這個不足百年的新材料——塑料大肆妖魔化。我們應該努力向公眾宣傳塑料的利益,糾正流行的主流雜志和報紙上的錯誤信息,推廣塑料作為改變世界的材料。
微信公眾號
掃一掃加微信